2024年5月15日下午,伟德官网资本金融系2024年春学期第三期读书会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举行,胡历芳老师以及2024级金融专硕和学硕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聚焦于胡历芳老师推荐的《非理性繁荣》一书,来自2023级金融专硕的郑雨川、王岱曦、明月三位同学针对该书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报告结束后,胡历芳老师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详尽回答。
本次同学们的研讨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回顾以及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第二部分专注于探讨强化投机性泡沫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第三部分则具体介绍了学术界理性化的尝试以及泡沫下的应对行动。
首先,郑雨川同学为大家介绍本书的前五章内容。《非理性繁荣》的出版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罗伯特席勒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一整套反传统金融的理论,使经济学从对个体的分析、从单纯理性人假定中摆脱出来,揭示了投资者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对市场波动的深远影响。根据对几十年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势情况的研究,他发现市场并非总是理性运行的,许多结构性因素会导致市场的过度繁荣与崩溃。
其次,王岱曦同学为大家介绍了书中结构性因素的背后还有哪些因素强化了泡沫的产生。首先就是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又可以具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新闻媒体对泡沫产生影响,即投机性泡沫的历史几乎是与报纸的产生同时开始的。虽然新闻媒体总是以市场事件的旁观者身份出现,其实媒体本身也是这些事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体的特性和新闻报道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反馈,使人们更多的关注表面新闻而更少的关注背后的机制,成为泡沫形成的助推;另一个是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对泡沫产生影响。新时代经济思想即人们由于某些事物的产生而预期未来比过去前景更好或者不确定性更小,新时代的思想是能够产生投机性泡沫的反馈机制的一部分。其次是心理因素,可以分为股市的心理锚定、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两个部分。心理锚定又可以分为数量锚和道德锚,基于数量锚,人们通过量化指标判断股票定价,并调整投资行为。在道德锚下,投资者会考虑股市情感投入、直觉判断,并权衡财富和消费需求,做出投资决策。从众行为最典型的就是权威会对人的想法造成巨大影响,这种从众心理可能会导致人做出错误判断,再通过思想传染在整个社会蔓延,最终导致泡沫的产生。
最后,明月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在面对非理性繁荣的时候,可以采取的行动,来有效的减少非理性繁荣带来的伤害。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了五点:第一点是货币当局应运用温和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泡沫,而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二点是意见领袖应发表有利于市场稳定的言论,如果他们的声明是真正无私的,并且他们被公众认为是真正的道德领袖,那么,这样的声明应该会对稳定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点是制度应鼓励建设性的交易,熔断机制和卖空规则在应对泡沫的时候并非真正的有效。书中指出保持市场平稳的上策就是扩大市场,使尽可能多的人更频繁地参加交易活动,从而分散和对冲风险;第四点是公众应该得到更多的对冲风险帮助,向公众介绍更加有效化解风险的工具,例如套期保值;第五点是储蓄和退休计划的政策应该显示考虑泡沫的存在,不断完善退休和储蓄计划。总而言之,在应对非理性繁荣时,要多方面考虑这些行动,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市场和公众的损失。
三位同学结束分享后,胡历芳老师进一步对本书进行了解读。首先就是为何推荐本书。一是因为本书与其他经济学类书籍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实例,这种写作特点不仅使得书中论述的经济学理论更加具象化,而且也有利于同学们直观的去感受书中观点所对应的市场现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次,胡老师深入总结了本书的观点,这是一本名气很大的书,《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 1996 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作者从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三方面论证了非理性繁荣背后的逻辑,并且还对有效市场进行了辩证思考,最后对于非理性繁荣下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给出了相应建议,非理性繁荣在市场中有很多现象实例,如1929年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等都是非理性繁荣的典型案例,再或者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与非理性繁荣中的数量锚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总而言之,造成“非理性繁荣”的众多因素中,核心在于股价与市场“偏见”心理的相互强化。股价的上涨催生了非理性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进一步推升股价,直至市场泡沫无法维持,最终引发股价下跌与非理性情绪的恶性循环。
通过这次读书会,同学们深入探讨了非理性繁荣以及对当前我国市场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夯实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加深对市场规律的认识,相信这次读书会对于同学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市场现象背后的逻辑将会有很大的助益。
文、图/郑雨川、王岱曦、明月
审稿/程碧波
审核/徐庆